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14年前,我有幸成为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师的一员,6年前,我在材料学院开始接触就业工作,3年前,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成为我工作的全部。3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就业质量稳步提升,2009年,我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受到了教育部的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党政领导对就业工作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各部门积极配合、全体师生的全力投入。同时,也得益于我校深厚的办学底蕴,准确的办学定位,优秀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这些年来,我始终牢记人民教师“育人”的光荣使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在校领导的支持关怀下,在前辈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在各位同仁的协助配合下,得到了成长,得到了发展,得到了提高,在内蒙古工业大学这块沃土上洒下了汗水,汲取了养分,更收获了希望。我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着,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努力做一个有师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今天,我有幸代表机关行政人员作汇报,希望与各位老师同学分享我的工作所得。
一、努力做好学生就业服务
行政机关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服务的工作,虽然行政岗位的工作较为繁琐,而我们的服务对象又是数以万计的学生,对每个学生来说我们所提供的服务都可能影响或改变他们的一生。正如刘振洪书记所说:“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家万户,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真心实意,一点一滴,为毕业生服好务”。我们也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的。作为窗口单位的一员,多年来我一直倡导“微笑服务制”和“首问负责制”,想尽各种办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有孩子,就希望老师把我的孩子,当成他自己的孩子。将心比心,我经常告诉自己要以一颗慈父般的心去关爱、关心、帮助周围的每一位同学。
学生的就业咨询服务工作需要较强的针对性,部分工作无法实现复制或批量办理,经常要为了一名学生的就业问题做大量的具体工作,很多学生在遇到就业问题时十分慎重,有时在得到具体工作人员帮助后还希望相
关负责
老师给出肯定的答复才能安心,对此我非常理解,也乐于为他们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为了准确掌握就业工作中的问题,我经常走访各学院,与学生开展座谈交流活动,开放咨询邮箱,将体会交流与意见征求结合起来,将座谈与匿名咨询结合起来,认真排查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但是在繁琐的背后更是一项交心的工作,是培养感情的工作,是把每一名工大人凝结在一起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其效果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时间、精力及辛苦的付出都非常值得。
在具体就业工作中,少数民族学生、工科女大学生、家庭困难学生等群体有着不同的就业困难问题,涉及语言上、学业上、性格上、能力上、素质上等多个方面,这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入手,除了要教育好引导好,更重要的是要做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做好个性化服务。
一位少数民族预科的男同学,学习焊接专业,在一家大型企业的招聘过程中,由于汉语不流利被拒签,这位同学非常苦恼。我在招聘会现场得知此情况后,一边耐心的安慰他,一边帮助他联系其他单位,并亲自带着他去用人单位入住的宾馆面试,最终,该同学被武汉重机集团顺利录用。每到节日,总能收到他发来的短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激和思念,每当此时,我就会感觉到由衷的欣慰。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一点点小事,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有可能改变了他职业生涯的轨迹,这让我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每一位毕业生,没有理由不更加努力地工作,没有理由不殚精竭力为同学们跑市场,找岗位,见到毕业生们满意的微笑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二、努力做好用人单位的服务
我们的服务对象还有数千家各类用人单位,对每个用人单位来说我们的服务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形象。针对用人单位的服务工作极具个性化及不规律性,而且一般用人单位为了争取优质生源及尽快集中完成招聘任务,工作时间安排十分紧凑,经常是上午连中午,下午连晚上。用人单位代表完成招聘后即可集中休息,而我们就业工作人员送走一个单位又要迎来新的单位,甚至是旧的未去新的已来,就业工作很少有休息日,很少有完整的假期,甚至要牺牲部分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但是辛苦的付出换来了巨大的回报,经过几年如一日的艰辛努力换来的是所有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尤其是就业服务工作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中铁三局2009年10月来我校招聘时,他们的人力资源部张部长是新上任的,第一次外出招聘大学生就来到我校,张部长对学校情况不太了解,我就全程陪着他工作,给他详细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情况,介绍相关专业优秀校友的事迹,并陪同他参观学校,参观呼市市容,讲解内蒙古的历史文化,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他对我校学生的良好素质很满意,也被我们就业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真诚所感动,连续2次推迟返程计划,将原定在我校停留1天的行程改为3天,并将我校的用人计划由3个专业扩大到机制、土木、法学、英语等7个专业,最终顺利签约53人。不久后,在中铁集团一次人力部长会议期间,他邀请我去参会,希望能够引荐我认识中铁集团更多的分局的人力部长。张部长带着我逐一拜访了其他24个局的人力资源部长,向他们推荐我们工业大学,效果非常好,当时就有重来没有来过内蒙古招聘的单位确定要在招聘学校名单中加入我校。经过努力,2010届共有15个专业151名本科毕业生到中铁集团10个局实现就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努力在做到:只要是来招聘的单位,一定要用我们最热情周到的服务,让他们体会到,来到内蒙古工业大学,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温暖、愉快。通过我们的交流,能够从陌生成为朋友甚至成为“亲密战友”。这几年,我们与重型机械行业、中铁集团、中交集团、大唐国际等许多用人单位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并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的“回头客”越来越多,每年的9月底到第二年的6月份,前来招聘的企业络绎不绝,每当看到挤得满满登登的专场招聘会现场,看到同学们期盼的眼神,我就提醒自己:一定要对学生负责,要让我们内工大的毕业生有高质量的就业,找到最理想的岗位。这样的压力时刻激励着我,我知道现在我们的就业工作离同学们的期待还有差距,还没有实现让每一位毕业生都满意,还需要我们去努力工作,不断开拓就业市场,引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提供给同学们。
三、创新思维,努力开拓就业市场
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我感到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不能仅仅表现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而且还应该体现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上。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在坚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同时,我也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积极的创新意识,结合我校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就业工作性质,有创举、拓新篇。
在领导们的指导下,自2008年起我们提出并实践了就业工作“一二三一”工程: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实现高就业率与高就业质量,实现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自治区经济建设人才需要”两个统一的目标;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市场建设”和“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三项工程;最后形成一个教职员工“全员”关注支持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
我在读研时学的是公共管理学,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学习公共政策知识,回校工作后,我给本科生讲授的专业课中也有很多公共政策的内容,分管就业工作以来,我努力将所学用到工作中,重点研究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产业、地区振兴规划等政策的实施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分析这些国家、地区政策的出台会增加哪些新的就业增长点,这些地区这些行业是否适合我们的毕业生,是否和我校毕业生的实际相吻合。如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2006年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并在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出现。将是继深圳、浦东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这里的人才需求在近几年将十分旺盛。为了和天津滨海新区建立联系,我和同事们想了很多办法,终于在2007年底通过我们的用人单位中石化天津公司与中国北方人才滨海分部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并于08年初邀请他们来我校组织专场招聘活动,随后,我校领导和中国北方人才的领导多次互访,双方互设工作站,建立起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团队积极拓宽思路,当我提出建立“内蒙古工业大学就业工作站”的想法后,领导和同事们非常支持。2009年4月至6月,学校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市场开拓行动,4位校领导亲自带队,兵分五路分赴全国多个经济活跃区域“抢抓市场”,建立就业工作站。我校在京津唐(天津滨海新区)、东北地区的沈阳、江苏的连云港、昆山、山东的青岛、东营以及我区的鄂尔多斯等经济活跃地区相继建立了学校就业工作站7个。就业工作站的建立,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输送构建了人才交流的“快速通道”。 在就业工作站的宣传效应下,一大批企业单位逐步认可我校毕业生,实现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由“零售”向“团购”转变,就业工作站成为了我校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渠道。2009年,沈阳市就业工作站组织了26家用人单位专程来我校招聘,最终签约22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滨海新区分部还在我校建立了“毕业生服务工作站”,并为我校学生捐赠价值150万元的求职英语学习卡。2009、2010届2届毕业生进天津就业212人。我校毕业生信息免费刊登在《中国北方人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资源信息集》上,向天津及环渤海地区用人单位发放,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举办的大型洽谈会,就业方面的讲座培训,都及时邀请我校参加;我校2010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天津滨海和青岛软件园就业工作站共带来28家用人单位的需求,需求岗位涉及到机械类、建筑类、信息类、化工类、管理类等400余个,成为招聘会现场的一大热点。据统计,2010届有近300名毕业生通过工作站实现就业。到就业工作站辐射地区就业人数较以往增加近二成。
今年5月18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刊登了“内蒙古工大企业门口建就业工作站”的专题报道,对我校的此项举措给予肯定。
本学期开学初,江苏盐城市招才引智团一行慕名而来,力邀我校在盐城市建立就业工作站。工作站的建立,会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沟通信息,拓展渠道,利用原有用人单位和校友资源,以点代面,辐射新增更多的用人单位,为我校毕业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别人老问我,给学生找工作,有什么“诀窍”?我说,就是要舍得“磨”和“跑”。只要听到哪里有招聘会,我就会赶过去,连探亲访友的机会也不放过。我的旅行包里,总是放着一大摞学校专业介绍册,每一场招聘会上,我都会将学校的资料攥在手里。展台前、电梯口、饭桌上,都是我推荐的场所。每一次出外开拓就业市场,恨不得一天多拜访几家单位,通过校友多联络一些企业,只要得到用人需求信息我都会及时与对方取得联系,介绍我校情况,推荐毕业生。只要是得知某位校友在某些行业企业或部门工作优秀,能够为我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我都会想方设法与校友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引荐单位。中国锻压协会秘书长张金,中国化工装备协会副秘书长朱红鹰,中国对外建设集团总裁助理高龙等许多校友都为我校毕业生推荐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我校有着令人骄傲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只要我真诚地邀请,并把学校情况介绍给对方,即使是那些对我校不太了解的单位,也会对和我们合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深深地体会到:就业工作就是要不惜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道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满意千家万户。
在完成好行政工作的同时,我以所掌握的大量一手资料为基础,开展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了 “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新生适应教育”的教学工作,把我在具体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总结提炼讲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发展需求、了解自己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经过系列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指导其学习锻炼相关职业能力,了解相关的就业流程政策等。
科研工作是萃取具体工作精华的有效手段,繁琐复杂的就业工作经提炼整理后可以更直接、更广泛、更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服务指导等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在我校严谨的学术氛围的感染熏陶中,我坚持进行相关科研工作,力争成为“开口能说,提笔能写,有事能办,无事能思”的专业化就业工作人员。目前,我已相继发表了专题研究论文5篇,ISTP检索2篇,主持并完成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类专题研究项目1项,主持学校教改立项项目2项。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对做好就业工作的最大体会就是以“五心”赢得“五心”,即用自己的热心、爱心、耐心、诚心和责任心,赢得: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单位称心;学校省心;自己开心。爱生在心,助生立业,正是我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学生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意作为一块铺路石,引导着毕业生踏着坚实的脚步,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作为一名普通的就业工作人员,一名青年教师,我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我会倍加珍惜组织给予的荣誉,以高尚的师德支撑自己的整个人生,用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全部的爱去点燃这“红烛”的事业,让这爱与美的事业如同火炬,熊熊燃烧,代代相传。
(根据孙志强2010年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第二届师德报告会上的发言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