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楷模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楷模 >> 正文

学习教师楷模 传承榜样力量 不负时代使命

2021年09月10日 18:46  点击量:

 

 

 

 

学习教师楷模

传承榜样力量

不负时代使命

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时代楷模”“人民教育家”的榜样故事,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共同感受新时代优秀人民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


“只要还有一口气,

我就要站在讲台上"

——“七一勋章”获得者

张桂梅

1974年,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当时,因为贫困山区教育的落后和不对等,因为“读书无用”“重男轻女”的观念,许多女孩的求学之路在初中就戛然而止。这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为此,她“像乞丐一样”四处奔走筹集经费。

在华坪女高,学生的作息被严格控制在分秒。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休息。有人说张桂梅苛刻,其实张桂梅比谁都更心疼孩子们,但是她又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读书和考大学对于山区女孩的意义。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这个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的校训,饱含张校长给每一个孩子的信心。“让她们勇敢走出去,读书能够改变她、父母及家庭三代人的状况,她一定要有改变的勇气”。为了陪伴孩子们,张桂梅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因为关节痛,手指伸展不开,她的手上贴满膏药。但张桂梅说,“不后悔,值得!换来了多少孩子们有学上,我会和他们战斗到我最后那一口气”。“别人确实给我药费了,我把药费干别的去了”张桂梅校长的一句“不后悔”,换来了多少孩子们的未来。

多年来,张桂梅让很多可能辍学的女孩走进大学,她燃烧了自己最好的年华,为大山里的女孩们点燃了一盏希望的灯。

我们要时时刻刻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教师。

 

 

只为兴华

——“人民教育家”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卫兴华

1925年,卫兴华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卫兴华始终认为,自己的研究工作要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

在多年教学中,他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他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和阐释,要结合国内外的经济社会实际,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且具备与时俱进的品格。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分析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地租形态和土地报酬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规律理论,分析我国的价格体系、按质论价等问题。

在人民大学举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期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上,91岁的卫兴华完成了一个愿望。他捐出获得的吴玉章人文社科终身成就奖100万元奖金,用于支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及优秀成果奖励。

“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卫兴华寄语。卫老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日复一日的奋进精神,值得新一代学者传承。

一辈子耕耘教育

一辈子学做教师

——“人民教育家”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于漪

于漪是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唯一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长期躬身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始终投身教育第一线,呕心沥血,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探究和思索。

在于漪看来,老师教历史风云、天地人事,目的不是让孩子学会应对考试,而是唤醒他们的生命自觉,点亮生命之火。她每次课前都把备课内容逐字逐句地推敲,课后还要再写“教后记”总结反思。她备课时,为了改自己的口语,会把每一句话都背出来,把每一句话都写出来,写出来以后再修改,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她会把教课当成艺术作品来做。她秉持“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唱歌”的精神,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在于漪心中,只要和孩子相关的每一件事,都是“最重要的小事”。当于漪看到家庭困难的孩子时会难过得流泪,把积蓄用在学生们身上,甚至是学生们家里的困难她都尽力承担。她说:“学生身上的事,都是教师心上的事,学生都是教师的儿女。”师爱超越亲子之爱。

教师是塑造学生生命的工作,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于漪一生的时光都在三尺讲台度过,胸中却装着大江大河。她用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时时燃烧着自己,也不断感染着周围的人。她是一名真正的教师,是“人民教育家”。

把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

——“人民楷模”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李保国

“我是共产党员,我就要为党负责;我是教师,我就要为学生负责。”这是李保国的口头禅,也是他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

李保国竭尽心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注重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与探索,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李保国常说:“我要让更多学生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他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及时更新在教材和授课中。学生们都说,他主讲的课程生动、形象,指导性强。

“我要把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使他们站在学科的前沿。”无论是课题攻关还是下乡实习,李保国都与学生一同做试验课题、一同上山下园、一同住通铺,师生手把手、肩并肩的教学、生活场景感人至深。

他火一样的热情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子。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学习他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

 

教书育人显大师风范

——“人民教育家”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高铭暄

高铭暄是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他作为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钟爱如一,为我国刑法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无论社会活动如何繁忙,我都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我认为教学是老师的神圣职责”,“教育是我的职业,科研是我的生命”,自任教以来,研究立法、教书育人即是高铭暄生活的全部。

作为我国刑法学专业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高铭暄结束了新中国不能自己培养刑法学博士的历史,成为第一位刑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高铭暄针对博士研究生提出了一整套教育思想,总结出了“三严”“四能”“五结合”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创造性地提出综述教学法,都得到了推广并应用于刑法学乃至整个法学界的研究生教育。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法学教育家的代表,是学生们衷心爱戴的老师、工作生活的楷模和永远的精神力量。

他们身上展现的是忠诚、执着、朴实的优秀品格,践行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广大教师要以他们为标杆,以“四有”好老师标准来要求自己,做高尚师德的践行者、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教学研究的探索者、学科教学的引领者,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实际行动。

编辑:乌日乐、郑佳琦、褚金

审核:李敏慧

 

 (稿件来源:内蒙古教育发布  微信公众平台)

上一条:我校举办庆祝第37个教师节师德师风座谈会

下一条:习近平与教师们在一起

联系地址:中国 · 内蒙古 · 呼和浩特爱民街49号 邮编:010051

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