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楷模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楷模 >> 正文

打开水声世界大门——记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

2022年11月07日 10:00  点击量:

       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了一场媒体见面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第一次面对记者的集体采访。

  “杨院士不喜欢宣传个人,但只要谈水声事业、谈学校发展、谈学生培养,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一位熟悉他的同事说。

  一块手表,一串钥匙,杨士莪的出行很简单。

  92岁的他依然步履稳健,课堂上更是金句频出。

  “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需要结合在一起”

  时间都去哪了?老照片、旧版书、老资料,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品,真实地记录了杨士莪的过去。

  “我出生在1931年,那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杨士莪头脑清晰,声音洪亮。

  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之一、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杨士莪的生命轨迹已然嵌入了国家发展的年轮里。

  1950年,杨士莪毅然从清华大学物理系肄业,报名参军,来到大连第一海军学校任教,带着满腔热血投身于蔚蓝的大海。

  1952年,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开始筹建,杨士莪又奉调来到了哈尔滨,扎根在这片黑土地上。

  那个年代的水声学科在国内属于空白,国家选派了杨士莪等4人到苏联科学院声学所进修。在那里他发现,声呐设计和舰船噪声这两个研究室的门从不对外国人开放。

  “真正尖端的东西,你想从国外学,想从国外买,是做不到的。只能自己干,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骨气。”刻骨铭心的感受让杨士莪立志:一定要让中国的“耳朵”听懂大海的声音。

  “水声科学是涉及面非常广的专业领域,如果只是办声呐专业,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不立这个标杆,不向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就永远达不到更高水平。”重返学校的杨士莪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专业,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需要结合在一起。”杨士莪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教导学生的。

  九十载春秋未老,百万里桃李同芳。杨士莪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110多名,受教弟子数千人,多数已经成长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及学术骨干。

  “人退休了,但为国家作贡献的脚步不能停”

  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哈军工纪念馆”里,杨士莪用日、德、英、俄4种文字记录的笔记格外显眼。

  1970年,中国开展了第一颗洲际导弹的研制,杨士莪作为水声测量系统的负责人,领导完成了“落点水声测量系统”的研制,不但为中国首次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取得成功作出贡献,也为国家海洋工程技术提供了经验,填补了国内空白。21世纪,“蛟龙”号、“科学”号所用的国产高精度超短基线定位系统,追根溯源都可上溯到这一项目的研制。

  1994年4月,悬挂着五星红旗、承载近百名科研人员的“勘测三号”和“实验三号”水声科学考察船驶入中国南海。作为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的杨士莪十分激动,这是中国首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声科学综合考察,堪称中国水声界从浅海迈向深海的第一步。

  好课程教出一批批好学生。现在,耄耋之年的杨士莪仍然担任本科、硕士和博士的课程教学工作。他主讲的“振动与声学基础”是国内最早开设的水声工程特色专业基础课,是新生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学生打开水声世界大门的“钥匙”,而他的科研经历更是一本鲜活的实践教材。

  “生命不止,壮心不已”,杨士莪始终战斗在水声科研的第一线。2018年,年近九十的杨士莪仍然身体力行,亲自参加相关科研项目的海试。试验设备准备、日程安排、海洋水文条件监测、海试后的数据分析……事无巨细,杨士莪每一项都要亲自过问、现场解决。

  夕阳虽落苍山后,犹映晚霞满天红。“我进入‘90后’了,人虽然退休了,但是为国家作贡献的脚步不能退休,要继续发挥自己微薄的能量,作出可能的贡献。”过了90岁生日的杨士莪还参与了两次科学考察。

  “要成为真正站立起来的人”

  “国家受欺负,是因为你不行,得自己想办法站起来,把国家发展起来。”几十年的科研经历让杨士莪更加坚定了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的信念。杨士莪还经常对学生说:“要成为真正站立起来的人。”

  外场试验、学术会议、顾问咨询……杨士莪的日程表经常排得满满的,但他从未因活动忙而耽误工作,对教学、对学生从不敷衍应付。学生们都说,请杨院士审阅修改论文,一两天就能得到反馈,意见和建议也都写得清清楚楚。讲课时他的语速较慢,却声如洪钟,而且从不坐着,出了名的“一站到底”。

  “我们是在党的关怀和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心底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说起,我就唱两句,表个心意。”2021年,在学校举办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有着56年党龄的杨士莪发表感言,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让全场观众泪目。

  “青春·党旗·奉献”,2012届毕业生党员们还记得杨士莪以此为题,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党课。杨士莪勉励大家,要不断继承与发扬“哈军工”精神,积极实践、终身学习,为人民谋利益,为党的事业和真理奋斗终身,为祖国富强繁荣建功立业。

  “希望我们的后浪,在国家的支持下,为中国海洋事业、水声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在杨士莪的感召下,一代代水声人艰苦创业,把水声事业推上更高台阶,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水声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本报记者 曹曦)

上一条:千万孩子喜爱的“总班主任”——记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郭晓芳

下一条:职业教育的耕耘者——记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粉霞

联系地址:中国 · 内蒙古 · 呼和浩特爱民街49号 邮编:010051

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