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楷模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楷模 >> 正文

内蒙古工业大学师德标兵先进事迹——陈亚杰

2021年12月07日 00:00  点击量:

陈亚杰

     陈亚杰,女,蒙古族,1963年7月出生,硕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讲《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口译》等多门课程。主持完成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精品课等多个项目。编写教材2部,译著5部。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论文40余篇。曾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教学名师”“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荣誉;2020年荣获内蒙古工业大学“师德标兵”称号。

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就意味着教师务必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陈亚杰老师就是这样的教师典范。她把教育工作当作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叠加来赢得学生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作为资深英语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她最常提及的就是教师该有的三个情怀。

 

第一个情怀——责任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在陈亚杰的求学路上,有一位重要的人生导师,那便是在准备读高中时教她英语翻译的苏华校长,在他的影响下陈亚杰成为了当时所读学校里第一位考上外语专业的学生。在苏校长身上,她还学会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育人之道,对她以后的学习工作深受影响。

在教学工作中,陈亚杰老师对于一些心态不好,不够积极乐观,处在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像灯塔一样指引着他们成长的道路。她也遇到过一些孤僻自傲、与同学合不来,甚至是上课开小差、玩手机的学生。面对这些情况,陈亚杰老师都会主动找他们谈心,挖掘他们的自我管理潜力,通过沟通、引导,使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学会与同学相处,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陈亚杰老师不仅在育人上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在教学上也注重不断创新。教授《英语口语》课时,针对美国人编写的教材她常常会进行改编和二次研发,所选的话题和语料尽量向中国文化靠拢。例如:将教材中意大利面的做法改成中国饺子的做法,将万圣节南瓜灯的制作改为做中国剪纸窗花等等,以此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

 

第二个情怀——爱心

 

陈亚杰老师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20多年前,她带过的《大学英语》公共课的学生,如今依然记得她,每每有毕业生聚会都不忘邀请她参加。陈亚杰说教他们时自己还只是个新教师,没多少教学经验,有的只是一腔热血,满满的工作热情和用不完的劲。20多年过去了,学生可能已记不得当年老师教过他们的知识内容,记住的可能也只是碎片,但他们会记得教过他们的老师。能被学生记着,陈亚杰感受到了爱心。的确,她也会一直把她的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在每学期的学生评价中,陈亚杰老师都排在学院100余名教师的前列。她相信教学相长,学生的认可会激励老师今后做的更好。不管是给学生授课,还是指导论文,她总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这些看似平常,其实正是一个教师爱心的具体表现。38年来,她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爱的硕果。

 

第三个情怀——榜样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陈亚杰老师从教工作中不变的坚持。她说,老师们只有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她一直坚持不管多忙多累,都会在赛前指导即将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技艺大赛的青年教师,为他们修改设计、完善课件,指导他们一遍遍进行演练。经她指导的高帆、斯琴等10余位青年教师都曾在全国或自治区教学大赛中表现出色,成绩优异。

陈亚杰老师以为人师者特有的情怀汇集超凡的力量,为祖国的教书育人事业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上一条:内蒙古工业大学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李利军

下一条:内蒙古工业大学师德标兵先进事迹——张鹏举

联系地址:中国 · 内蒙古 · 呼和浩特爱民街49号 邮编:010051

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