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楷模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楷模 >> 正文

风雨兼程 追逐爱与梦想——记201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群体

2015年06月30日 15:03  点击量:

64个名字,64段曲折而闪亮的人生,在每一个教书育人的平凡日子里绽放光华,因为他们是全国1476万名教师的代表,因为他们身处一个实现梦想的黄金时代。

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64位201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身上。30年尊师重教,爱与梦想成就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因为爱与梦想,让身处窘境者不曾磨灭希望,让艰难跋涉者信心满怀,让求知路上的艰难险阻都变得轻盈。

64个名字,64段曲折而闪亮的人生,在每一个教书育人的平凡日子里绽放光华,因为他们是全国1476万名教师的代表,因为他们身处一个实现梦想的黄金时代。

他们爱生如子,倾情付出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蒙古中学副校长乌兰的另一个称呼是“老师妈妈”。2006年春季,一场突如其来的流行性感冒袭来,100多名学生被流感击倒,学校停课,人心惶惶。乌兰深知救治学生、稳定情绪的重要,于是每天早出晚归,泡在医院,一守就是一个星期,家中念小学的孩子和70多岁的老母亲全靠爱人一人照顾。

黄海之滨的小镇皮口,辽宁省普兰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清华用自己的善良和慈爱守护着“残缺”的梦想。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刘清华就是他们的妈妈:夜间想家,老师轻拍他们入睡;生病了,老师在医院彻夜陪护。

“有困难,找朱好人。”这是流传在四川石棉县希望小学师生中的一句话,这个“朱好人”就是从教18年的教师朱胜珍。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她逢年过节总要给学生买衣服、买礼物;学生交不上校服的费用,她就自掏腰包给学生订校服。这一切只因她19岁第一次上讲台时在心里暗暗许下的承诺:做一名好老师。

一位教师曾说:“我有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做个好人,似乎是道德的底线要求,但做一个好老师,却必定要倾注毕生的心血与汗水。

心中有爱、以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开发每个学生宏大内心世界的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慧敏;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最大限度地唤醒每个学生的自尊和斗志的广西南宁第三中学副校长韦屏山;倾注满腔心血、在民族寄宿制完全中学与2000名师生甘苦与共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藏中校长付海生;将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本分和责任的青海师范大学教师高兰;在办公室抽屉里为学生常备应急药品、每学期开学前备好一笔钱随时准备帮家境贫寒的学生垫付费用的新疆巴州若羌县第一小学教师曾江红。他们哪一个不是在数十年教书育人的生涯中,挥洒了青春和深情,目送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成才?

风雨兼程,他们无怨无悔。

山西省万荣县三文初中校长陈红灿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定位在吃亏上,他说,面对学生,最需掏出心窝子。23年来,当班主任,他专挑最难管的班级;培养教坛新秀,他竭尽全力;面对各种荣誉,他拱手相让;遇到棘手问题,他直面困难。

“学生是我这辈子最牵挂的人。”1982年,曾书华放弃了县机关优越的职位,回到家乡——位于湘赣交界的湖南炎陵县沔渡镇中心小学做老师。因为他说,在部队那几年,他脑海中常会闪现课堂上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曾书华是一个有爱、懂爱,也愿意付出爱的人,他帮助过的学生数不清,让他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曾书华,孩子们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亲人”。

他们业务精湛,倾心育人

曾几何时,教师与文弱书生的形象紧紧联系在一起,似乎看看书、备备课、写写板书、讲讲课,就是教师的本分。而当我们走进64位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的人生,才恍然发觉,面对困境,他们是那样的无所不能、无往不胜。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哈里哈乡莫里莫幼儿园教师李广就是这样一个“能人”。幼儿园地处塞罕坝下,全村11个居民组分散在方圆20多华里的三条深山沟里,只有一条蜿蜒的村路与山外相连。李广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肩扛、手搬、小推车推,砌院墙、垒月台、砌台阶、平整院落、硬化活动场地,硬是建成一所花园般的幼儿园。李广既是园长、教师,也是保姆、园林工、清洁工、维修工,他却乐此不疲,因为让山里娃有了自己的乐园是他最快乐的事。

风雨兼程,身兼数职,因为总有梦想在前方指引。

“如果家里的聋哑孩子不能接受好的教育,这个家就真的没希望了。”靠着这个想法,江苏省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葛华钦创办了南京城郊最早的一所聋哑学校和全国最早的一所“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特教学校。2001年,他带领全校27名教师硬是从荒山中开垦出了186亩土地,建起了实验基地,让残障孩子能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劳动技能培训。

24个春秋,7届高三毕业班,4000余名接受过她免费辅导的高三学子,1200多篇博文,100多万字的心灵寄语,20多万字的专著《心灵的问候》,这一串串数字记录着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教师袁滨渤的“不平凡”。吉林省梨树县双河乡第一中学教师刘振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把枯燥的数学变成“美味”,让那些枯燥的点、线、面、体等各种几何图形、抽象的数学公式及定理,在学生眼中鲜活起来。

64位楷模候选人中,很多人都将自己的名字印在曾经艰难却充满希望的岁月——

10年艰苦创业、筹措资金1000万元建设学校、培养出湖北省第一名特教大学生的湖北应城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聂品华。首创委托管理农村薄弱学校、首创成功教育研究、要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成功的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撸起袖子看苗、脱下鞋子下田,足迹遍布苏、浙、皖、赣等10多个农业主产区的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牵线搭桥、细致入微的最美援疆人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王幸福。课堂永远人满为患的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刘宪权。“正定社区”的网络红人河北省正定中学校长周庆。

坚持关爱每一个学生、从难管难教的“男生班”成功“突围”的浙江省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张赛芬。把一所默默无闻的薄弱园变为优质园的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余捷。率先尝试与青年教师共同实施教学的广西艺术学院声乐教授龚小平。把幼儿园当成自己家的西藏林芝地区幼儿园园长巴宗。倾心育人的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教师吕新萍。见证了学院从348名学生到2500多名学生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首任院长喻晓玲。爱动脑筋爱琢磨的江西萍乡武功山中职党支部书记王祖德。

他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不畏艰险,勇攀高峰。64位候选人中有不少是学生眼中的科研“牛人”——

全球最早破译公布鳞翅目害虫小菜蛾基因组、荣获7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的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尤民生;以一身泥土气、鱼腥味换来8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教授朱蓓薇;坚持科研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贵阳医学院教授王永林;在田野调查中追寻民族精神传承的柯尔克孜族第一位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教授曼拜特·吐尔地;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第一次开设了“朝鲜古文论”等前沿课程的延边大学朝鲜族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蔡美花……

年逾90高龄的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代宗师,数十年如一日,躬耕教学科研第一线。潘懋元15岁开始任教,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身体力行地告诉学生“欲为学,先做人”。他曾深情地说:“我一生最为欣慰的是,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

酒钢(集团)公司唯一的女焊接高级技师——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吕杰,在钢铁这个行业里,是名副其实的女中豪杰。她负责的焊接实验室建设,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指导培训的学生学员,中级工技能鉴定合格率95%,高级工技能鉴定合格率88%,技师、高级技师技能鉴定合格率65%,其所在的培训班被业内人士称为“劳模班”。

年逾古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张国伟则把自己的万丈豪情化为一个个坚实的步伐,留给了秦岭的沟沟坎坎。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国伟便曾带领学生徒步数千公里多次穿越秦岭,凝聚成《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这部秦岭研究的经典论著。张国伟常说:“人生最大价值,莫过于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贡献给祖国与人类。”

能做1476万名教师群体的“牛人”代表,有时候靠的就是关键时刻那点追求梦想的“精气神”。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苏万华就是这样的人。1998年,内燃机重点实验室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遭到黄牌警告时,如果苏万华没有在士气低沉时挺身而出,就不会有后来他率领团队成功开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车用柴油机电控单元和电控高压共轨系统。

他们耐得清贫,矢志不渝

为了爱与梦想,优秀教师的人生清苦而甘甜。

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中小校教师仲威平在小兴安岭南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兰河村做了20多年老师,却只有不足百名弟子。因为在这个偏远的教学点,最多时有十几名学生,最少时只有4名。然而,这些就是仲威平教师生涯的全部。20多个寒来暑往,近10万公里的“送学”路,仲威平无怨无悔。

山东枣庄山亭区徐庄镇共青希望学校校长陆繁伟刚到学校时,校园破旧不堪,教室漏雨,陆繁伟主动上阵,带领教师用水泥修补楼顶。一次,站在楼顶边缘刷防水胶时,一不小心从楼顶滑落,伤及肝部,胆囊破裂,连续多日昏迷不醒。从教至今他先后翻越208座山头,到学生家里走访2400多次,写下46本、几十万字的教学日记,用微薄的工资资助学生累计达8万多元。

用一生的经历凿一口教书育人深井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教师陆苏新,36年的从教生涯中,做了20年班主任、年级主任,从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有的只是厚厚的学习笔记和收集的各种资料。

因为一个梦想,因为一片爱心,他们义无反顾选择在偏远地区执教——

战胜癌症、以“以爱育爱”的理想坚守在教学一线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校长屈惠华;因小儿麻痹落下终身残疾却为学生搭建起童话王国的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金近小学校长何夏寿;30年,面授本科生、研究生多达3万余人,罹患癌症仍坚守在三尺讲台的南昌大学药学系教授李刚;身患骨髓炎仍充满阳光地站在讲台上的沂蒙山腹地“教师妈妈”山东潍坊临朐县九山镇宋王庄小学教师宋作爱;把留守儿童当成挂心肉的河南省兰考县南彰镇肖庄小学校长李甫花;一次又一次下班级执教、“喜欢自己找麻烦”的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教师童彦;从教36年,每年家访次数都在100次以上,坚持每月写一封家校联系信的湖南省汨罗市罗城学校教师聂娃飞;先后放弃了企业优厚的待遇和海南大学的事业编制,投身民办教育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教师邓春晖;从教32年,带过18届高三毕业班的广东珠海市第二中学教师刘坤;主动从科研院所调入高校、历年完成教学工作量为额定教学工作量的一至两倍的海南大学教师周永灿;身患顽疾仍扎根山区,能上课、会管班的招牌教师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教师张心芸;32年痴心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庆大学教师曾孝平;坚持让更多盲孩接受高质量教育、也让较教师活得更有尊严的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校长李龙梅;30年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周末、顽疾缠身仍不忘初心的四川遂宁高升实验小学教师张琼华;把学生的命运看成自己的命运、选择“留下”的特岗教师贵州省普安县高寒山区小学教师陈美荣;未让班上一名学生因贫辍学的“超期服役”大学生志愿者——云南宁蒗县民族中学教师张莉娟;行动育人、做民族教育典范的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吉崩岗小学校长德央;身患小儿麻痹、29年扎根深山的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火烧寨镇峰山小学校长张存贵;身患多种疾病,28年矢志不渝的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教师周学军……

面对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抉择——

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教师李银环选择用爱心打开智障孩子们的心扉;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中学教师潘维松选择把探索适合山区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黑龙江省虎林市宝东镇中心小学教师卢元莉选择做一名让父老乡亲放心的好老师;山西省长治市第一职业高中校长张素珍选择在国家化视野中追求她恒久不变的职教梦。

(柴葳 《中国教育报》2014年09月09日01版)

上一条:听!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这样说

下一条:静心劳身 行胜于言——记“自治区先进工作者”杨桔材教授

联系地址:中国 · 内蒙古 · 呼和浩特爱民街49号 邮编:010051

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