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楷模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楷模 >> 正文

2013-2014年度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主要事迹(三)

2015年09月08日 18:43  点击量: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

软件工程系成立于20125月,主要在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创新培养模式,夯实专业基础

在进行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紧抓专业知识更新快、竞争压力大、地域优势明显的特点。由于内蒙古地区在IT行业属于欠发达地区,在知识更新、新技术获取方面处于人才培养的劣势。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该系不断开展培养模式的摸索和创新工作。从校企合作实训到学分互认,最后到“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每一次改革都凝聚了软件工程专业教师的汗水。

2005年软件工程专业招生,我校成为自治区首个软件工程的办学单位。同年,我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专门培养高级软件人才。2012年,软件工程专业立项成为校级品牌专业,同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12年,计算机学科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获批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地方院校高级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在理论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嵌入企业在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实力,把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

全部合作课程都在实验室授课,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上也改为机试+笔试的模式。在课程设计选题上从实际应用出发,加大课程设计的真实性和工程性,通过课程比赛、实验室开放来指导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学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成绩优异。在东北四省及自治区级ACM比赛、自治区及华北五省及港澳台计算机应用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

从学校就业部门的统计数据上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行业内的就业率逐年提高。

三、创造机会,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目前是软件工程系的中心工作,通过全系教师的不懈努力,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合办专业后,新开课程多,实践性强,为全系老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创造了许多机会。企业在暑假为教师举办暑假新技术培训班,软件系派出4批约20人次参加。系里鼓励年轻教师进行学历提升,目前有在读博士4人。

课余时间,教师们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科研水平也在逐年提高。系内共获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承担校级立项课程1门,获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2项、校级研究项目多项,正式出版教材2部、签订教材出版协议1部,获得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2人,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术业有专攻,教师们在教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科研活动,目前系内教师共主持自治区自然基金2项、高校自然基金3项、校级自然基金多项,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多项,项目资金200余万元。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英语系一直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素质和谐发展为中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两年来,在学院领导和主管院长的领导下,教学部全体教师认真努力在教学、科研、学生实践及毕业论文等工作环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该系全体老师承担并顺利完成了各学期英语专业各班、国贸-英语双学位班及英语双学位各班的教学工作,认真完成每学期期末考试及学期初补考及评卷的各项事宜,组织毕业生进行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生论文的相关工作。组织英语专业大二年级学生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及大四年级学生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工作中严抓考风考纪,力争通过全国性的统一考试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并且,通过考试培养学生诚实做人的品德。

重点落实英语系的分组教研、科研活动(共分三组:基础课程小组、阅读写作小组、课程翻译小组),使其能够真正推动教学及科研的开展。利用周四例会时间,各小组负责人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讨论,活动主题围绕着授课难点、教学方法、科研课题、教学进度等方面进行。各小组在组织日常活动的同时,动员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和教研,提倡以科研促教学,小组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欢迎并且在系内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风气。此外,三个小组也在紧张的进行着英语专业考试试题库建设,此举势必推动着英语专业学生考核方式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可靠性。

在本学年,英语系教师继续保持保持历年来的优秀传统,每学期为英语系学生举办教授助你成才系列讲座,丰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与此同时,该系教师积极投身于科研与教研工作之中,立项在研的科研与教改项目共计18项,公开发表论文21篇,译著1部。除此之外,高职称教师成果更加显著,催人奋进,为普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有2名教师主持进行国家级科研项目,1名教师主持进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1名教师主持自治区级科研项目《我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另外,本学年度又有3名青年教师获批校级科研项目,充分体现出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的风气。

英语系教师在圆满完成全年各科目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并在教学质量上有着明显的提高。本学年又有2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在系里组织的教师讲课技艺大赛中,教师积极参与,多名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师们在比赛中既交流了经验,又提高了认识。两名获奖老师代表学院参加内蒙古工业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艺大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英语系高帆教师在第四届外研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获得内蒙古赛区综合组一等奖。优异的成绩充分显示了在教学方面扎实的基础和过硬的水平。

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英语专业学生成绩显著提升。教师积极鼓励并认真人的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与考试。本学年有13名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有1名学生在第二届全国口译大赛辽宁、内蒙古赛区复赛中取得三等奖的成绩;10余名学生考取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英语四级笔译证书。

人文学院 社会工作系

社会工作系始建于2004年,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数量充足。现有专业教师1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9人。学历层次较高,其中博士5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7名。

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是一个以助人、服务为宗旨的专业,在助人过程中强调对服务对象的潜力挖掘和能力培养。社会工作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直秉承教育和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双重理念,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中心,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指向知识传授,更多集中在学生本人的改变与成长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加强作为未来助人者的学生的能力培养,一方面视学生为专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另一方面又为准工作者提供能力培养的助人经验。社会工作系的教学不受限于,反而恰似一个以学生为帮助对象的社会工作服务过程。社会工作系的师生关系,不存在明显的等级关系,而是彼此尊重的合作者、同行者。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主要围绕一般知识与能力和专业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展开。其中一般知识与能力包括群体参与能力、心理体悟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群体组织能力、文案策划能力、部门协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专业知识与能力包括社会情境适应能力、社会问题认知能力、服务对象晤谈能力、服务对象带领能力、服务方案设计能力、服务资源整合能力、社会工作研究能力。社会工作系的老师们认为学生的成长不局限于获取理论知识,专业价值理念、专业方法技术、专业实践经验都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成长是正向的改变,既有时间意义上的前后差异,也有成效意义上的可迁移,因而追求学生的总有效成长才是社会工作系教育的终极目标。

社会工作本科系一直践行教学即服务的工作理念,认同教学服务的集体属性,倡导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团队作风,以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教改项目等为平台,教师之间相互交叉承担任务,注重配合、交流、研讨,主张课程所有人不是教师个人,而是整个专业;专业所有人属于每个教师,全体专业教师的热情是推动专业建设的重要动力。在课程建设方面,社会工作系推行主讲教师负责制下的开放型课程管理模式。根据个人学术专长,每门课程配责任教师1名,每名教师主讲课程(含专业选修课)一般不超过3门。鼓励教师合作授课(目前有一半以上必修课程采取合作授课),系主任、主讲教师、合讲教师(可多名)协商分配教学任务。在实践环节社会工作系推行整体构建师生联动型实践环节管理模式,专业教师全员参与整个学期的各类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并全程予以指导和监督;在本组教师的指导下,同组学生协作互助完成实习任务,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实施朋辈督导。同时,对于各个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导师制的方式,由专业教师在业余时间进行额外的一对一的义务指导,目前累计重点培养学生30余名。

十年来社会工作系紧跟学校改革步伐,遵循专业建设规律,挖掘专业建设潜力,发挥专业自身优势,通过部门合作与联动,全系师生共同开展一系列相关社会工作的服务活动,在校内外均引起了良好的反响。社会工作系招生和就业情况良好,目前每年招收普通班招收2个、民族班隔年招收1个,就业率逐年增长。社会工作系的学生专业认同度高,学习气氛浓郁,学习效果良好。经过社会工作系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社会工作专业成为学校和自治区两级品牌专业,社会工作实验教学中心为学校和自治区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内蒙古社区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培训基地挂靠在社会工作系,现有校级精品课程”4门。社会工作专业于2003年加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10年成为理事单位,2012年被选为常务理事单位。专业教师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自治区及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一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奖4项,本科优秀教学质量奖1项,多人被评为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等。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在研三项,省部级在研两项,校级重点课题在研三项等。学生获得约翰·凯瑟克爵士全国优秀社会工作学生奖励1项,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入选9人次,并获一等奖一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获得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一次,6人受资助赴港台地区进行专业交流。

(宣传部编辑整理)      

上一条:2013-2014年度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主要事迹(四)

下一条:2013-2014年度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主要事迹(二)

联系地址:中国 · 内蒙古 · 呼和浩特爱民街49号 邮编:010051

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版权所有